本報記者 郭冀川
5G時代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工業和信息化部預計今年將新建開通5G基站60萬個,總數將突破290萬個。在5G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的時候,6G研發在今年開始提速。
作為移動通信產業前沿交流活動,在3月23日召開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上,為我們展現了6G到底有多快,它到底能帶給我們什么。
從技術驅動到需求牽引
在信息化時代,掌握通信領域前沿科技,占據核心技術“制高點”十分重要。早在2019年,我國已成立由工信部牽頭的中國IMT-2030(6G)推進組,以及由科技部牽頭的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國家6G技術研發總體專家組。
如今6G發展正處于愿景需求形成及關鍵技術遴選窗口期,需要有效地凝聚6G研發、技術、場景、標準化等方面的共識,培育全球一致的6G理念,擴大國際合作空間。
在此次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上,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廣軍在致辭中指出,中國高度重視6G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的儲備,要求加大6G技術研發支持力度,積極參與推動6G國際標準化工作。
張廣軍介紹,科技部將以“構建未來數字世界基礎設施”為目標,圍繞愿景與應用、網絡與覆蓋、傳輸與器件等內容,支持全球科學家共同開展探索與合作,并歡迎廣大的國際企業、研究機構、高校參與其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在主旨發言中展望了移動終端的未來發展對6G需求。他認為,從移動通信的發展來看,現在已經到了不僅僅是技術驅動,更多是需求牽引的階段。
鄔賀銓說:“對大多數的應用,6G的頻效、能效、時效、成效等比峰值速率更為重要,6G網絡要在這些方面改進,使5G-A商用五年以后建設6G網絡成為必要。”
大會同期發布了12份6G白皮書,其中6G總體白皮書提出,在向6G演進的趨勢中,信息通信技術進一步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系統控制技術融合,呈現數據、運營、信息、通信融合特征,是強連接、強算力、強智能、強安全的融合移動信息網絡。
6G成為黑科技主要爆發點
“與5G相比,6G的時延降得更低、傳輸速度更快,從5G過渡到6G過程中需要實現更加高速和可持續的發展。”貝爾實驗室HarishViswanathan在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上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在這一過程中會發揮巨大作用,因此對人工智能的潛力挖掘、架構設計、性能提升都非常重要。
北京郵電大學許曉東教授也表示,提升通信網絡能效,可以引入算力和人工智能,把信號處理提前用算法算力做預處理,或者進行云化部署,可以獲得更高效率的信號處理方式。
按照移動通信產業“使用一代、建設一代、研發一代”的發展節奏,全球通信業界已開啟對6G的探索研究。面對新的技術浪潮推動,A股上市公司在6G賽道上也積極布局。
近期由中國移動與沃達豐公司、美國蜂窩電信公司聯合牽頭的《6G需求與設計考慮》白皮書發布,這是繼2021年發布《驅動與愿景白皮書》、2022年發布《6G應用場景與分析白皮書》后,中國移動在NGMN聯盟聯合牽頭主導的第三本6G白皮書,推動6G研究從需求愿景到系統設計的跨越,體現我國通信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除了三大運營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已經進行了6G相關技術的預研和儲備,近段時間,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透露了在6G方面的布局和進展。
信科移動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是我國IMT-2030(6G)推進組核心成員,承擔參與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多項6G課題,在星地融合、超維度天線、網絡智能化架構、網絡安全、定位與通信感知融合等多項6G關鍵技術方向已有深度布局和研究。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讓6G搭建萬物智聯平臺還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技術限制,比如能耗、傳感、數字孿生系統等方面有待技術完善,因此企業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業內預計6G傳輸能力比5G提升百倍,延遲也更小,在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其能效更高,可以實現傳感、計算和通信的無縫融合,成為黑科技的主要爆發點。”
空天海地一體化的全球連接
6G的發展有望對很多行業產生深刻的影響,比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自動駕駛、醫療保健等,如6G技術可以為智能制造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通信服務,支持工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進一步提升制造業的數字化水平。
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陳山枝發表題為“6G及星地融合移動通信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時表示,5G覆蓋優勢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方尤為明顯,但5G的挑戰是服務于垂直行業,如輸油管線、工業互聯網、環境監控等場景。
“5G為行業應用奠定了基礎,同時給6G帶來更廣闊和更有前景的應用。”陳山枝表示,6G時代的應用體現在數字孿生、虛擬世界、元宇宙、數字中國,以及未來的數字地球。
華為6G首席科學家王俊也在演講中表示,星地融合是6G非常關鍵的技術之一,能給6G的覆蓋能力帶來革命性的提升。
中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6G網絡能夠支持更加豐富、更加復雜的應用場景,如擴展現實、全息顯示、虛擬現實、智能醫療、遠程手術等,正因為空天地一體化是6G網絡的一個重要特征,所以對于6G技術在衛星互聯網等場景的應用,不論是研發端還是資本端都在積極關注與推進。
民生證券研報認為,6G網絡架構相較于此前技術體系,最深刻的變革之一是從傳統的地面接入向空天地海全方位多維度接入的轉變。衛星互聯網有望開啟并引領下一輪通信板塊基礎設施建設。短期來看前端衛星生產制造環節將有望依托衛星發射進程提速率先受益,中長期維度隨著技術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下游衛星互聯網應用側相關環節將迎來黃金發展階段。
(編輯 孫倩)